

你對運動過敏了嗎? 運動誘發的過敏症Exercise-induced anaphylaxis(EIA)
運動誘發的過敏症Exercise-induced anaphylaxis(EIA)是一種運動時會發生的過敏症狀,常見症狀:如:
最近生酮飲食很夯,許多人把它當作一種肥胖一族的救星,飲食控制的救贖,但因為它的副作用,也有許多專家學者持反對意見,(生酮飲食的功效及副作用有許多人寫過,這裡不多提)柯提斯也被問過不少次”我要生酮飲食嗎?”,坦白說,我聽到這個問題也是黑人問號,
柯提斯很喜歡運動,籃球一直是我的最愛,這幾年也愛上阻力訓練,為什麼愛上阻力訓練,是因為幾前年有去嘉義住了將近一個月,那一個月吃遍嘉義美食,讓我胖了6公斤(62→68公斤,人果然是很大潛力),有天突然驚覺太油的我,決定減重,就跟著朋友一起跑健身房,沒想一進入健身的世界就出不來了,雖然曾經幻想自己有天也會有姣好身材,但現在則是在家利用身體重量做一些深蹲、伏地挺身等運動,把目標放在維持自己的肌肉量跟不要大肚子。
大家都知道想要有好身材,7分靠飲食,3分靠運動,所以要減重首先必須先由飲食下手,但運動可以幫助肌肉生成雕塑身材,又有增加腦內啡,產生正向感覺激勵自己往減重的航道前進等等好處,所以減重最好是飲食與運動並行,但很多人就是不喜歡運動,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運動太累而不舒服,尤其對體重比較重的朋友來說,要他們打個一場籃球或許是不太可能,但如果走走路也可以幫助減重,不知道這樣如何?
一篇今年(2017年)發表於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的文章” Moderate Walking Enhances the Effects of an Energy-Restricted Diet on Fat Mass Loss and Serum Insulin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 in a 12-Week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”研究者讓一群體重平均99.3 kg; BMI 31.9的朋友們吃平均1600大卡的減肥餐,
隨著運動風氣漸盛,運動族群對運動營養的觀念也比較清楚,過去許多人誤以為運動後不能馬上吃東西,因為吸收好會變胖,現在則知道運動後如果馬上正確的補充蛋白質加碳水化合物,會有更好的增肌效果,但是正餐加運動後的補充,是否足夠幫助睡眠期間肌肉的合成(修復)呢?
一篇發表在2008年發表在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的文章”Coingestion of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Hydrolysate Stimulates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during Exercise in Young Men, with No Further Increase during Subsequent Overnight Recovery”,研究者讓受試者在晚上運動(因為一般人都是晚上運動),並在運動中及後補充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(對照組只喝水),然後測試運動後及睡個9小時後,兩個時間點的肌肉合成率,結果發現,早上睡醒的那個時刻,補充碳水化合物+蛋白質的組別,肌肉合成率並沒有比喝水組高。
今天看到一篇發表在Gatorade sport science institute-(開特力運動營養協會)網站中,Sports Science Exchange文章” BRANCHED-CHAIN AMINO ACID SUPPLEMENTATION TO SUPPORT MUSCLE ANABOLISM FOLLOWING EXERCISE”中文意思是運動後使用支鏈胺基酸(BCAA)補充劑達到肌肉合成,其實真正內容,作者是在探討需不需要補充BCAA。
今天看到一篇2015年發表在Advances in Nutrition的文章” Nutrition Targeting by Food Timing: Time-Related Dietary Approaches to Combat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”中文簡單來說就是,吃東西時間對抗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的研究,改變吃東西的時間可以對抗肥胖?光是標題就讓我想跪著把他看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