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喜歡健身的朋友,相信有一部份的人是想要養成一身美麗的肌肉,比起追求同時增肌又減脂,較常使用的方法是先增肌再減脂,但減脂的過程通常會減少熱量攝取,所以會伴隨肌肉流失,如何在減脂期降低肌肉流失比例,應該是很多人關心的。
一篇研究:Nutritional strategies of British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natural bodybuilders during competition preparation. 比較職業及業餘健美選手在賽前準備期(可以想像為減脂期)的飲食組成(熱量,三大營養素比例),及補充劑使用等的差異,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。
研究中包含47位健美選手,其中男性33位,有8位職業選手,女性14位,有5位職業選手。
作者發現,職業選手攝取的總熱量高於業餘選手,雖然換算成每公斤體重攝取的熱量時,沒有達到顯著差異,但是職業選手有明顯較低的估計熱量缺乏(Estimated energy deficit,EDD),也就是職業選手每公斤體重的能量負平衡程度較低,這與另一個指標“能量可利用性”(Energy availability,EA)有關,這個指標指的是攝取的熱量減少活動消耗熱量後,有多少能量分給肌肉,EDD高也代表EA會降低,長期EA太低會影響健康及表現,也會使肌肉的流失增加,甚至造成心理壓力,然後也不容易遵循減脂飲食,有研究認為考量肌肉流失,心理健康及心血管健康等因素,EA不該長期低於每公斤肌肉25kcal。
研究中,職業選手的EDD較低,換句話說EA較高,有助於留住肌肉。
在準備期間,職業選手與業餘選手流失的總體重跟體重百分比沒有顯著差異,但職業選手的減脂時間拉的比較長(職業選手28周,業餘選手21周),所以職業選手每週流失體重占總體重較低。
2014年一篇review指出,控制每週流失體重介於總體重0.5~1%有助於留住肌肉,但個案研究發現減脂13周,每週減少總體重0.98%(接近1%),流失的體重中有42.7%為肌肉,EA由開始的21降低結束時的13kcal,另一個個案研究減脂26周,每週減少總體重0.52%(接近0.5%),流失體重中則只有20.1%為肌肉,EA有25降至22kcal,作者認為每週減重越接近體重的0.5%,越可能維持高的EA而留住肌肉,但是時間多長,配合多慢速率才有最好效果則需要再研究。
(但至少可以知道不該追求快速減脂)
職業選手比業餘選手攝取較多的碳水化合物,可能會因而有較好的肝醣儲存,肌肉對胰島素敏感性,及運動時能量使用等原因,而讓職業選手有較好的表現,另一方面,因為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,順道提高纖維攝取量,纖維提供飽足感,讓職業選手更能遵循減脂飲食。
所以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很重要。
蛋白質攝取量兩組選手沒有顯著差異,但符合一些研究認為,熱量限制期蛋白質攝取量每公斤體重2.3~3.3克可幫助維持肌肉量的範圍內。
在實驗中兩組人馬都降低了脂肪攝取量,感覺很像一般人減肥會吃無油餐一樣,但是有趣的是,55%的男性選手及93%的女性選手會補充omega-3脂肪酸,可能是怕油太少而導致必須脂肪酸缺乏,但低油再來補omega-3脂肪酸對於運動表現的幫助有多少則需要其他實驗驗證。
研究中有提到一點,雖然職業選手認為甜味劑不好,但是不會完全將它從食物的選擇中移除,書僮減肥的時候也很愛喝零卡可樂(順道一提的概念....)
從這個故事,簡單告訴我們幾件事,不宜追求快速減脂而把熱量抓的太低,給身體一點時間適應吧,然後不要害怕吃建康的碳水化合物。
最後祝大家都有姣好的身材。
全站熱搜